2024/04/17

美國精心安排的復仇劇本?

41日,伊朗駐敘利亞使館遭到以色列攻擊。413日,伊朗採取報復行動,總計發射逾3百架無人機、巡弋飛彈,以及導彈。這場堪稱史詩級的空中攻擊,據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哈加里表示,來襲目標99%遭到擊落,以色列僅2基地輕損,1女孩因彈片遭到傷害。

從軍事角度看,這結果即使不是奇蹟,也近乎奇蹟;最起碼在近代戰史屬「空前」。難道以色列防空系統出類拔萃,其他國家瞠乎其後,或背後另有隱情?

首先,伊朗必採取報復行動,這不令人意外,但是美國事先全盤掌握,包含何時,使用何種武器,從何地發起,也都瞭若指掌,這是美國情報工作密不透風,或伊朗粗心大意?

  其次,伊朗距以色列近千公里,中間要通過敘利亞、約旦、沙烏地阿拉伯、伊拉克。此次攻擊過程中,這4國關閉空域,停止所有飛行器起降,提供以色列空軍全然「清淨的空域」。

1:中東地圖

再看以色列出動的F-16F-35,其作戰空域不在以色列,而在約旦、沙烏地阿拉伯,甚至宿敵敘利亞境內。幾乎可以說,在鄰國默許之下,以色列戰機如入「無人之境」,也無須防範邊境國家對其擅入領空,所可能採取的攻擊。

根據CNN引述美國官員的說法,美軍部署在東地中海的戰機、戰艦參與這次防衛,成功攔截超過70架無人機,以及至少3枚彈道飛彈。再依據網路節目「Behold Israel with Amir Tsarfati」,主持人在以色列現場直播所言,參與行動的不僅有美、英,甚至包含敘利亞、約旦,以及沙烏地阿拉伯。

另外,伊朗此次選用的3種武器,數量雖然可觀,質量卻令人起疑:

1.   無人機:航程超越千公里,體積必大,時速低於2百公里,屬大型、慢速、易反制的空中目標。

2.   巡弋飛彈:次音速,依事先設定的航線「穩定」飛行,只要在路徑附近布署超音速戰機,反制易如反掌。

3.   導彈:型式老舊,無法變軌,現今科技可輕易掌握其彈道。

依全球火力網站2023年公布的資料,伊朗軍力排名占全球第14名,實力不容小覷。果真要報復,行動首須隱密,次要選擇對手難以反制的手段。然而看整個過程,豈不讓人感覺這是美國精心設計的復仇劇本,其底子是一場「多國防空實彈演習」?而其目的,是讓伊朗有下台階,贏得面子;以色列幾近毫髮無傷,贏得裡子?

果真如此嗎?我們不妨睜大了眼睛,靜觀後續變化。

 

2024/04/13

如何看待無人機擅闖外島?

大陸無人機擅闖外島防區的問題,由於牽扯到兩岸的政治,簡單的事情就變得十分複雜,國人不易看到問題的本質,更難以找到解決的方法。但假如不涉及兩岸,同樣的問題會不會變得單純許多?

例如家住高雄的軍迷由於好奇,操控無人機飛入左營軍港,不僅拍攝艦艇官兵日常作息,甚至將影片公諸於臉書。請問海軍應如何處理?艦長下令,士兵拿槍射擊無人機?

無人機會快速飛行閃避,哪個士兵能確定槍口指向?最終子彈落向何方?倘若擊中無辜民眾呢?

顯然以「硬殺」擊落無人機,十分不恰當,因為承平時期軍方必須為每一顆射出去的子彈負責。所以,較佳的方法是使用電子槍「軟殺」。可是,軍艦有電子槍的配賦嗎?即使有,效果如何?

其實,不管硬殺或軟殺,皆非正本清源之道。因為無人機問題的「源」,不是無人機本身,而是軍迷的好奇心。因而正確的作法,一是立法禁止無人機擅闖軍區,二是管制網路傳播有關軍事方面的信息。只要具備這兩項法令,再發現無人機擅闖軍區,軍方應追蹤無人機的飛行路徑,找到降落地點,並對操控人及網路散播者提起訴訟。如此,是否可避免「打打殺殺」,並徹底解決無人機擅闖軍區的問題?

類似的觀念可套用於外島。擊落解決不了問題,關鍵在溝通:兩岸都應立法,限制民間無人機擅闖軍事管制區。這就如同殺人搶劫,不管嫌疑犯逃到哪一邊,兩岸都有共同打擊犯罪的權力與義務。

理應如此,不幸現況不是如此,國人又應如何看待這問題?以下四點提供大家參考:

1.   政治協商:兩岸應共同建立「無人機空拍規定」,且不管觸犯者在哪一方,雙方都有義務追究其法律責任。

2.   平常心態:承平時期一架民用無人機闖入軍區,問題的本質是一個無聊軍迷蓄意所為,倘若國內質疑的聲浪如鋪天蓋地,解放軍無須攻台,只要每天施放一、兩架價廉的無人機,國軍的士氣就會土崩瓦解。

3.   換位思考:設身處地為軍方想一想,「擊落」與「坐視」的確兩難,無須抱持挑剔的心態處處打擊國軍,因為問題的本質不在國防部,而是該進行協商的政府部門尸位素餐。

4.   金馬撤軍:早在精實案規劃之初,軍方就有金馬撤軍的建議,然而在軍種本位主義作祟下無疾而終。金廈問題不同於本島,建議國防部不妨重新思考,金馬駐軍的目的與價值。

 


2023/08/11

資深公民的心情轉變

今年,我成為了資深公民(senior citizen)

在台灣,年滿65歲就是資深公民。一旦具備此資格,政府會發一張「敬老愛心」卡,從此搭乘大眾交通可享半價優惠,每月有八百點可換成交通費的補助,另外還可領取三節與重陽節慰問金。

很難令人相信,我居然年過65

忽然之間,我覺得自己真老了。最顯著的差異是健康,特別是打了三劑疫苗以後,免疫力明顯下降,記憶力不復以往,有些不該忘記的人名卻怎麼都想不起來。還有,能夠激起我的興趣,或是讓我在意的事情越來越少。彷彿人生逐漸歸於平淡,現在的我可能就是永遠的我──這不是一種知命、認命的感覺嗎?

對於這些心情轉變,我不心憂,也不可能心喜。

人生本就如此,不管喜歡或討厭,該來的終究會來。

然而因為這種心情轉變,我試圖慢慢放鬆自己,其中之一就是「擺渡黃河」。

20061月,我在「好讀」網站建立「黃河渡」,之後每周定時刊登乙篇文章。201712月,好讀站長劍輝兄驟逝,文章斷過3個月,再之後我自己成立「擺渡黃河」部落格,前後長達18年的時間,我每周乙篇文章從未間斷、從未延時,也從未領取一毛錢。

旁人很難想像,每週定時乙篇文章,截稿前若想不到適當的話題,壓力雖不至天崩地裂,卻也讓我寢食難安。

年過65,我想讓自己輕鬆點。從今爾後,將不再限定每周五08:00刊登乙篇文章。而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,而且隨寫隨登。

如此,也許幾個禮拜不寫一篇文章,也或許一個禮拜寫個幾篇文章。若您不習慣,先說一聲抱歉,畢竟我已邁入資深公民之列,是應該學習慢活的退休生活。

 

2023/08/04

第一次確診?

幾週前,老婆感覺得了感冒,半信半疑進行快篩檢測,不幸出現兩道線。

得知她確診,我不以為意。因為我從旁觀察,她只是有點不舒服,症狀比一般感冒還要輕微。不過,為了確保家人安全,她進行自我隔離,也請了五天假。

至於我,健康一如既往,沒有丁點異樣的感覺,行動也沒有任何限制。

如此我行我素過了三天,後來終於出現不適。開始時只是鼻子有點塞,喉嚨微微疼。若是以往,我可能連藥都不吃,反正過幾天就會自癒。然而這一次,由於老婆確診在先,所以不管如何,拿了快篩劑便進行檢測。

結果令人意外,或是一點也不意外,我也是兩道線。頓時感覺病情加重了,偶爾會重咳幾聲,連吞嚥口水時喉嚨都會疼痛。

那晚輾轉難眠,因為呼吸不順,體溫明顯發燒,然而又特別怕冷。

這感覺我並不陌生。兩年多以前疫情爆發之初,由於海軍敦睦艦隊爆發群聚感染,我受邀參加政論節目,一連五天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往來桃園與台北之間;上節目前還必須化妝,美容師在臉上抹啊擦的。電視台每天有那麼多來賓、主持人參加節目,只要有一個帶了病毒,其餘不全會被感染嗎?

儘管心底有此疑問,但不可能拒絕出門,或婉謝上節目。

繁忙的一週結束,本以為安然度過,沒想到幾天後渾身不適。這不舒服的感覺來得又急又猛,體溫高到3839度,身子卻不時冷得發抖,鼻塞喉疼,腦袋昏昏沉沉。

我清楚什麼是感冒,這絕不是感冒。

第二天上午,我前往醫院,掛號時表明自己可能確診。醫護人員隨即引導我到戶外臨時搭建的診療室,沒多久來了一位醫生,我們兩人的對話大致如下:

醫:你有接觸史嗎?

我:什麼是接觸史?

醫:就是和確診的病人接觸過。

我:沒有。

醫:你有旅遊史嗎?

我:什麼是旅遊史?

醫:就是最近出過國。

我:沒有。

醫:你不可能感染。

我想都不想,略顯激動地將前一週的經歷,以及昨晚的感受一一道來。醫生微一愣,決定對我進行驗血檢查。

驗血的結果為正常。

我暗暗吐了口氣。回到家,高聲宣布這個好消息。但是為了保障家人健康,還是主動進行居家隔離。

當初認為是虛驚一場,如今回頭看,我懷疑是確診。因為兩次相比,除了症狀高度類似,第一次的痛苦也嚴重許多。可惜那時沒有快篩劑,醫院檢測的經驗也不足,這才誤判我健康正常。

由於確診過一次,體內有了抗體,再加上後來注射了三劑疫苗,所以這次症狀輕微。只不過病來如山倒,病去似抽絲,縱然接下來幾天身體僅僅是微恙,但快篩時仍持續出現兩條線,唯一令人慶幸的是其中一道越來越淡,等過了六天才徹底消失。



2023/07/25

小心杜蘇芮颱風

1977年我就讀海軍官校1年級,725日星期一,颱風賽洛馬即將通過巴士海峽;由於風力不強,24日氣象預報還在「副熱帶低壓」與「輕颱」之間變化,所以沒有影響當日學校的例行週會。

早上8點,風和日麗,同學們在中正紀念堂就位。沒多久耳邊傳來陣陣風聲、雨聲,由於風雨越來越大,主持長官緊急取消週會,並要求所有同學回寢室加強防颱。

猶記那時風力已強到令人難以站立,沒想到這只是賽洛馬的開味小菜。接下來幾個小時,我經歷這一生最驚心動魄的天災。同學們躲在背風面的寢室,偶爾聽到「飛行物」撞碎門窗的巨響,室外無法行走,因為強風捲起的破裂物,可以用槍林彈雨來形容。

所幸賽洛馬來得急,去得快,然而短短半天造成全台37人死亡,12人失蹤,298人受傷;農林牧數十億元損失,房間全倒3385間,半倒22038間,當時的報告形容此為「二戰以來台灣最大破壞事件」。

我對賽洛馬刻骨銘心。那時全校停止一切活動,所有同學投入災後重建,接連7天做牛做馬,這才讓學校大致恢復外觀。

原本不為國人關注的小颱風,為什麼造成如此重大損害?事後聽各方分析,原因之一是它偏西、從南往北切入,風勢受到中央山脈擠壓,這才造成劇然增強的威力。這推論不知真假,因為我不是氣象專家,將信半疑留意後來的颱風路徑,漫長的46年之後,終於等到了一個「極類似賽洛馬」的杜蘇芮。

 


圖一:賽洛馬颱風路徑,以及杜蘇芮颱風目前預測路徑。

從圖一可以看出,杜蘇芮的路徑不僅類似賽洛馬,甚至兩者的日期也只差了2天:恰恰好2整天,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。

希望我的顧慮只是杞人憂天。偏偏不巧,今早看到網路傳來以下信息:經鐵工朋友提醒,台灣已多年沒颱風,因而很多鐵皮屋年久失修,屋頂螺絲釘都已鏽蝕,鐵皮與浪板脫離,颱風一吹有可能飛起掉落,比大刀還鋒利。倘若這幾天碰到颱風侵台,盡可能不要外出。

希望我真是杞人憂天。但多一分防範,少一分災害,這總不假吧?

2023/07/21

台海戰爭,美軍會來?

美國前國防部長馬克.艾斯培(Mark T. Esper),最近出了回憶錄《一觸即發》,說明在美國評估是否動用軍事武力時,他會考量以下9個因素,其優先順序如下:

1.      美國是否已遭受威脅?

2.      所涉及美國利益的性質與重要性。

3.      是否考慮「非軍事」手段,並將其納入可能應對方案。

4.      動用武力可否達成「明確」又「可實現」的目標。

5.      作戰行動的可能成本與後果。

6.      擬定的武裝行動規模是否適當?

7.      國會意見為何?

8.      國際盟友態度。

9.      國內與國際法的法律基礎。

艾斯培在其近18個月部長任內,隨身攜帶「動用武力的『9點考慮』」,每次面臨國際衝突,考量是否應採取軍事手段的過程中,他都會審慎評估這9個因素。

事實上這絕非個人之見,放諸美國官場,相信大部分決策者都如此。因而若台海爆發戰爭,美軍是否會來,我們應從從這「9點考慮」分析:

1.      美國是否已遭受威脅?

統一台灣可能威脅美國本土的安全,或危及美國人民的生命嗎?

2.      所涉及美國利益的性質與重要性。

台灣的自由與民主,與美國的國家利益有什麼關係?即使有,重要性又為何?

3.      是否考慮「非軍事」手段,並將其納入可能應對方案。

俄烏戰爭讓世人清楚看到,為了避免核子大國的毀滅性戰爭,美國可能採取各式各樣手段,但美軍不會介入。

4.      動用武力可否達成「明確」又「可實現」的目標。

美軍介入台海戰爭的明確目標是什麼?戰勝,確保台灣獨立?或不敗,維持兩岸分裂分治?在今日中共具備第一島鏈軍事優勢的前提下,「戰勝」是可能實現的目標嗎?

5.      作戰行動的可能成本與後果。

戰爭的「強度」與雙方鬥志有關。台灣問題是北京「核心利益中的核心」,中共必定拚戰到底。華盛頓具備「絕不退讓」的鬥志嗎?

6.      擬定的武裝行動規模是否適當。

台海戰爭的戰場在台灣海峽,大陸的家門口,美軍跋涉千里而來,這場「跨海」世紀大戰若想得勝,美軍須動員多大的兵力?

7.      國會意見為何?

政治決定打不打,軍隊決定如何打。冷靜考量前述6個因素,美國民意會支持嗎?代表民意的國會議員又會支持或反對?

8.      國際盟友態度。

美中大戰將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承受之重。全球各主要國家,可能站在支持或反對的立場?

9.      國內與國際法的法律基礎。

台灣非聯合國會員,兩岸戰爭就法律層面而言屬「內戰」,而美國也承認「一中原則」。若美軍介入,法律的基礎是什麼?

  設身處地站在美國人的立場,冷靜思考以上問題,若你是美國的決策者,可能支持美軍介入台海戰爭嗎?



2023/07/14

民調不是投票

現階段大選民調,多數針對「賴、侯、柯」的三角督。由於民調不是投票,因而部分受訪者的回答,不見得是投票日的支持對象;至於原因,多少和「棄誰保誰」有關。

有多少受訪者有此心態?沒有專家能夠評估,但誰可能因此獲利,誰又可能受害,冷靜想想可以找到答案。

試想民調時故意選「不支持對象」,這對賴、侯、柯支持者的機率各有多少?

1. 賴的支持者定然樂見藍白勢均力敵、廝殺到底,因而民調時說出違心之論,表達支持第3名的可能性必然存在。

2. 藍營嚴重分裂,至今仍有「換侯」的氣氛,他們民調的支持對象應會是柯,極少部分會選賴。

3. 柯的支持者以鐵粉居多,難以撼動;再加上藍、綠別有所圖的假支持者,柯的民調只可能比實際高,不可能低。

從上可知,「民調不是得票」最大受益者是柯,最大受害者是侯。

侯警察出身,長年擔任執法公務員,個性內斂穩重,信仰並尊重法律,2010年跨入政界做了8年沉默的副市長,接著參加新北市長選舉,以石破天驚之姿,先於2018年大勝蘇貞昌29萬票,再於2022年痛宰林佳龍46萬票。而在其任內,依據《遠見》六都市長滿意度調查,侯連4年獲得5顆星,其中3年滿意度排名第1,今年(2023)2

侯不是典型能言善道的政治人物,短短5年參選成績與民意支持度,藍營無人出其右。此次代表國民黨參加大選,事前如水到渠成,事後一蹶不振的民調卻讓藍營陣角大亂。然而,不知各位是否想過:侯前後的支持度為何出現如此巨大的差距?

他爆發什麼重大醜聞,或言行與過往出現明顯轉變?

其實,侯還是侯,唯一的轉變是他參加總統大選。

  基於綠、藍基本盤大約40%30%,所以侯是現階段最可能實現政黨輪替的候選人。為了繼續抓權執政,綠營傾巢而出,挑撥離間、見縫插針,無所不用其極。再看現今民調,完全符合綠營「勝選謀略」。不過,侯的民調若持續探底,只要社會出現「棄侯保柯」的呼籲,民調必然會出現「侯升柯降」的轉變。
 

2023/07/07

郭台銘在盤算什麼?

假如您曾經近身觀察成功巨商的行為模式,會清楚他們具備以下兩個特質:

1.不輕言放棄:他們的鬥志超乎尋常,會贏或輸,心裡自有一把尺,當大部分人認為「必敗無疑」,他們卻不屈不撓拚到最後一分一秒,而某些時刻竟然能夠「起死回生」。看到這些「近乎奇蹟」的轉變,你會清楚巨商之所以是巨商,自有其異於常人的眼光與鬥志。

2.不做賠本生意:巨商雖會拚到最後一分一秒,然而絕不盲目,一旦認知「必敗」,不會多撐一秒、多花一毛。畢竟生意人將本求利,不是理想主意者。

郭台銘是成功的生意人,而且是國際知名巨商,所以具備這兩種行為模式。現階段雖看似勝選無望,但他動作連連。他的目的不在攪局,而是最終勝選。若您認為他必敗無疑,試想以下轉變:

1.郭宣布獨立參選:賴、侯、柯、郭四組參選人,「賴勝」應無疑議。

2.若柯認知「必敗」,是否願意「郭柯合」──郭正,柯副,郭出所有選舉經費,承諾只做1屆,柯選下屆總統。

3.果真郭柯合,「賴、侯、郭柯」的勝算誰大?

4.「郭柯合」會壯大或式微民眾黨?對柯的未來是好或壞?民眾黨的黨員又會支持或反對?

郭台銘目前的盤算,不是國民黨「換侯」。因為即使國民黨換侯,也不見得會徵召郭;而就算徵召郭,勝算又有多少?所以郭現今最佳謀略,是讓形勢迫使柯接受「郭正、柯副」的郭柯合。

  此推論是否正確,請等著看後續發展:郭會持續動作連連,並表態獨立參選,藉以迫使柯接受「郭柯合」。若柯不接受,由於郭必敗,所以會退出2024大選。
  

2018/03/23

寫給讀友

「擺渡黃河」的前身是好讀網站「黃河渡」。
   

  20061月,我於好讀網站成立黃河渡。之後以每週乙篇文章之創作速度,12年來未曾間斷;直到201712月,好讀網站站主劍輝兄驟然辭世,讓我體會人有盡時,也讓我認清,若黃河渡僅寄居於好讀,終有壽終之日!

  為了讓黃河渡長長久久,我借用Google平台設立部落格「擺渡黃河」。從「黃河渡」到「擺渡黃河」的命名,你應想得到:兩個網站有非常密切的關係。

  事實上,黃河渡的內容經過適度的修改與篩選,就成了擺渡黃河。

  同樣的,擺渡黃河也如黃河渡分成三個單元(使用游標,點選左上方相對應位置即可進入),分別是:

一、      黃河的人:收錄黃河渡中與我成長有關的文章。

二、      黃河的書:未來的日子,只要不涉及版權,我會陸續將黃河小說刊登在這個單元。

三、      黃河的話:以往黃河的話每週撰寫乙篇文章,話題天南地北,坦白說有點凌亂。某些讀友曾經抱怨:記得看過某篇文章,回頭找,不是找不到,就是很費功夫。為了改進這個缺點,擺渡黃河「黃河的話」分成以下11個單元,分別是:歲月、兩性、家庭成長、兩岸、人生、禮儀、知識遊記、食譜、隨筆。其中「隨筆」放於「黃河的話」,其餘10個單元須使用遊標點選才能進入。

  如上規劃,使得本網站結構如下:      
   

  以前在黃河渡,我每週撰寫文章乙篇。日後在擺渡黃河,我將隨時刊載自己的新作。刊載後的前一個月登於最上層(擺渡黃河),第二個月才移到第二層以下的適當位置。


  希望您能適應這種安排,也期望舊雨新知的支持。